氟硅酸鈉是一種重要的無機化工產品,在工業和農業有廣泛用途。當前,氟硅酸鈉的生產方法主要有“氯化鈉法”和“硫酸鈉法”,氟硅酸鈉成品有干粉、濕粉之分,有中等毒,生產氟硅酸鈉產生的廢水必須進行處理,不然會對環境和空氣造成很大的污染。那么氟硅酸鈉廠家是如何處理這些廢水的呢。
無論是硫酸鈉法還是氯化鈉法,生產過程中都會產生大量的污水。硫酸鈉法污水的組成主要是硫酸根、氟硅酸根和和鈉離子;氯化鈉法污水的主要組成是氯離子、氟硅酸鈉和鈉離子。不論是硫酸鈉法還是氯化鈉法污水都有共同的特點:污水成酸性,都含有一定量的氟硅酸根,腐蝕性強,如不加以處理,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。
氟硅酸鈉生產的廢水中,一般鹽酸質量分數小于5%,氟質量分數小于0.7%。用石灰石或石灰中和時,液相中的氟質量分數很易低于20×10~。但應注意一個問題,中和時先生成氟硅酸鈣,當pH大于1.9后,氟硅酸鈣開始水解生成氟化鈣。pH從低到高,氟硅酸鈣的水解速度逐漸加快。由于氟化鈣的溶解度極小,會瞬間形成極大的過飽和度,生成極細的固相而使后續沉降發生困難。
因此,中和最好分二段進行,一段的pH控制在3左右,使氟化鈣在相對較小的過飽和度下充分成核后再繼續中和。一段用石灰石粉漿中和,二段用石灰乳中和,生成的固相易分離,且費用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