氫氧化鉀又名苛性鉀,固體物為白色片狀。腐蝕性強,屬強堿,易溶于水,且放出大量溶解熱。吸水性極強。吸收CO2逐漸變為K2CO3,是基礎化工原料之一。氫氧化鉀生產工藝流程有兩種,一種是隔膜法,另一種是離子膜法,目前國內新建或改造的裝置都采用離子膜法,其工藝流程和離子膜法制氫氧化鈉基本一樣,核心工序為鹽水一次精制,關鍵設備為電解槽及離子膜。兩種生產工藝流程如下:
1、隔膜法
隔膜電解法原料氯化鉀在化鹽槽溶化成飽和溶液,加熱至90℃時分別加入碳酸鉀、苛性鉀、氯化鋇除去鈣、鎂和硫酸根等雜質,經沉降除渣、鹽酸中和、精制的含氯化鉀280~315g/L的氯化鉀溶液經預熱到70~75℃后進行電解,得氫氧化鉀、氯氣和氫氣。隔膜法所得氫氧化鉀濃度為10%~11%,需通過蒸發濃縮和冷卻澄清,制得含45%~50%氫氧化鉀溶液,也可繼續在熬堿鍋中濃縮,經脫色,制得固體氫氧化鉀,或經制片成片狀氫氧化鉀產品。其反應式如下:2KCl+2H20[電解]→2KOH+Cl2↑+H2↑
2、離子膜法
氯化鉀為原料,從離子膜電解槽流出的淡鹽水經過脫氯塔脫去氯氣,進入鹽水飽和槽制成飽和鹽水,而后再加入氫氧化鉀、碳酸鉀等化學品,鹽水進入澄清槽澄清,但是從澄清槽出來的一次精制鹽水還有一些是懸浮物,對鹽水精制的鰲合樹脂塔將產生不良影響,一般要求鹽水中的懸浮物小于1PPm,因此需要經過鹽水過濾器過濾。而后經過二次精制,即鹽水進入整合樹脂塔除去其中的鈣、鎂,就可以加到離子膜電解槽的陽極室;與此同時,純水和液堿一同進到陰極室。通入直流電后,在陽極室產生氯氣和流出淡鹽水經分離器分離,氯氣輸送到氯氣總管,淡鹽水一般含KCl200-220g/l,經脫氯氣去飽和槽。在電解槽的陰極室產生氫氣和30-32%液堿同樣也經過分離器,氫氣輸送到氫氧總管。30-32%的液堿可以作為商品出售,也可以送到蒸發裝置蒸濃到48%的液堿,作商品出售,再濃縮即可制成片、固體氫氧化鉀產品。